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给资本市场带来重创,资本市场由此引发的暴跌熔断之声不绝于耳。疫情同样对中国经济也造成巨大冲击,企业在本次新冠疫情中面临生存危机,现金流如何维持成了企业的一项巨大挑战。
面对疫情仍未得到缓解的现状,HR们该如何降本增效,减轻现金流压力,从而抓住升级契机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业务梳理
HR们可通过梳理企业的业务模型,分析支撑其现金流业务、明确预期的明星业务、不确定的问题业务和瘦狗业务,确定企业的业务取舍和发展节奏,关闭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停止部分项目的投入;对公司核心能力和业务开展的效率进行评估,确定企业自建和外包的策略。
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把相应的价值继续传递给客户,客户需求永远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创新的出发点。此外,企业应聚焦客户价值,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上积极创新,全力满足或开发客户需求。
②苦炼内功
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困境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有效帮助企业发现自身薄弱环节,正是企业补足短板,苦炼内功的好时机。在此期间HR们应思考、审查目前公司存在的普遍管理性问题,持续考量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警醒点,管控的关键节点等,减少企业管理的盲点和决策的无效点,着眼高效解决发展问题而非无效的内耗。
在业务短期开展受限时,HR们可通过开展针对性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和学习,用心打磨技术和产品,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质量,实现自我升级,为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充分的准备。
③人员配置优化
通过这次疫情,HR们可推动企业形成线上工作的习惯,如员工在线、客户在线、产品在线、研发在线、采购在线和管理在线等的沉淀,优化企业人员配制,做到精兵简政,实施人员优化。
HR们应对组织进行优化,根据人力资本的要求重新定岗定编,并对公司现有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实施人才盘点,根据人才盘点结果调整企业人员任用,同时根据企业整体的人才梯队需求情况调整企业人员优化与培养计划。
④组织模式改善
HR们需要通过对公司业务的透视和发展节奏的分析,来梳理企业的价值链,重新调整、改善企业的组织架构,合并低效部门,改善岗位的配置,删减无效的业务环节,将重点资源配置到高效能的业务部门或未组织提供持续现金流的业务中。
速度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严苛的环境中更加凸显,只有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抢占先机,才能提高活下去的几率,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建立基于市场和客户导向的组织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提高决策效率,确保公司的组织模式可以完全跟上业务调整的节奏,以最短的业务流程和最快的决策效率实现产品的成功交付,保障业务目标的达成,促进组织能力的整体提升。
⑤人工效能管理强化
疫情过后,精细控制成本,守护好企业现金流和主营业务产出是重中之重,因此在人力资源方面必然要更加关注人工效能管理的各类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
人工效能是指人员工作产出效果衡量,也称为人均效能、人均贡献等。常用指标包含如下:
人工总成本。该指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事费用率。该比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是一个价值指标,可以测算出单位销售收入所付出的人工成本数额;
人工成本利润率。该比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是一个效率指标,可以测算出单位人工成本所产生的利润数值,用以测算人工投入合理性;
人工成本含量。该指标=人工总成本/营业总成本×100%,是一个占比指标,一般进行环比分析或标杆对比时有很大价值;
人工效能分析只是工具,但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很多具体的措施,比如如何优化结构,如何节约成本,如何提高效率等。
即使历史数据不完整或者对比度不高,也要将数据处理好分析好,才能支撑后面的进一步精准化。疫情后的市场竞争短期内更加残酷,谁的效率能更高一些,谁就能获得相对优势。
⑥政策的灵活运用
充分了解政策,通过政策合法合规降低相应成本是短时间内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为稳定社会经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惠及企业的有利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在3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相继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累计减税降费达4027亿元。
从减轻税费到金融支持,从社保延缴到减免租金,政策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实际角度出发,给予企业最快速有力的支持。HR们可以关注中央以及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补贴政策,了解补贴种类、申请时间、申请方式、申请材料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政策。
面对不确定性,HR们需要从多个方面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升组织效能,帮助企业在承压时得到缓冲空间,同时在未来能够快速蓄力发展,助力企业顺利升级。